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
[优势分析]
我国的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上班族、打工者、农民工等群体开始陆续踏上回家过年的“囧途”,这个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买到火车票、顺利进站上车、平安到家。
而今,面部识别考勤机已经在很多企事业单位使用,车站使用面部识别是开了先河,进站闸机与考勤机原理相同,与传统人工检票相比,自助“刷脸”进站有很多可取之处。
一是通行效率高。面对数量骤然增加的客流,车站要保证旅客准时进站乘车,所以检票时间不能过长,“刷脸”进站可以分流旅客,同时开放几十个闸机,将大幅提升进站效率。
二是防范倒票“黄牛”。每年春运、暑运等高峰期,有“黄牛党”扰乱售票秩序,大量囤票高价出售。如果刷脸机普及到全国各站,做到票、证、人相符才可进站,“黄牛”手中的火车票和购票人不符将无法进站,让“黄牛”失去“市场”,可以有效杜绝倒买倒卖火车票,让购票空间更加公平。同时节省大量人工,投入到其他客运工作中。
三是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据工作人员反映,平均每位旅客通过闸机的时间为5秒。相比人工检票,电脑的准确率更高,防止旅客出行日期错误或者上错车次。
[问题]
当然,新生事物的出现也需一个适应的过程。据了解,方便快捷地“刷脸进站”,也并非人人可“刷”。相关负责人表示,持有红色车票的不能“刷脸”,持有学生票、残疾人票等减价车票的由于需要人工核验减价的证件,所以只能走人工通道;而一些外貌发生较大变化不易识别的旅客,也需走人工通道。
参考对策
总结,“刷脸进站”系统还存在一些弊端,工作人员还需耐心的解答,真心的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共同保护公共财产、共同维护出行环境、共同适应新事物发展。
同时,铁路部门加大投资,各大车站引进这套系统,充分利用它的优越性,为旅客安全、便捷、温馨出行再现“真情”。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
【背景链接】
无论是会议讲话还是考察调研,“规矩”一词被一再提及,并且明确提出“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中共中央的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提出党章是“根本大法”和“总规矩”。此后,在不同场合,他也多次强调“规矩”。在2015年1月13日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政治规矩”这个词。他指出,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在2015年1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又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
【理论链接】
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指出了一些“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有的干部也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问题都不在话下”,并集中概括为“七个有之”:“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七种恶劣作风的危害性,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权威表述】
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2014年1月14日)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不反腐败确实要亡党,真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
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
2016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学风学纪的约束力前所未有,堪称又一次“史上最严”。此前,号称“史上最严”的高考,依据的是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18种行为属于高考作弊。而高考作弊已于去年首次入刑,最高可判7年。
这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处理办法,明确了六类学术不端情形,包括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或捏造事实,不当署名,提供虚假学术信息,买卖或代写论文等。一旦被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甚至可能面临开除、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方式。这是教育部又一次在学术方面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
1764年夜,哈佛大学图书馆发生的那起严重火灾。这场飞来横祸,让图书馆内无数珍贵的书籍化为灰烬。然而有一位学生在这之前违反图书馆的规定,将一本书带出馆外,决定读完后再还回图书馆,这一举动也使此书幸免于难。于是这位学生在大火之后决定将书还给学校。哈佛校长一方面收下了学生的书,对他表示了感谢与对其勇气的赞赏,另一方面却依校规将其开除出校。这样近乎不近人情的决定,令不少人瞠目结舌,却也表明了“规则”在哈佛的地位,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逾越规则是冒险的,但一次冒险的成功,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利益,这也正是不少人“飞蛾扑火”的缘由。然而一次越过自己的底线,则往往会让人像吸食毒品一般,尝试一次便无法戒掉,以致不计后果地屡次涉险。这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公平,还让自己失去了行为的准则,甚至无处寻回。
规则之所以存在,首先是为了营造一种公平的氛围。然而正如做实验不可能没有误差一样,不论如何制定规则,都没有绝对的公平存在。因此,规则的意义便不止于公平,还在于使人受到约束,以达到告诫的效果。尤其是学术教育方面,更加严格的约束,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正在将学人的学术成绩变得更有价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们无法立刻做到“道之以德”,但严格的规则却可以修正人们的道德修养。如若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以道德不可触犯为底线而非规则本身,那么中国社会在这方面需要付出的“道德成本”将是极低的,同时也为国家发展进步酝酿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对策
总结:
一是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净化高校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二是高校开展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教育、培训,并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和学术规范监督机制等,以教育引导、制度规范、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
三是严格的规定,重点不只在处罚,而在于迎来群众发自内心的改变。改变自身及身边的不良行为,并在不可越过的“规则线”中得到自我的升华。
看过“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