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河北公务员申论预测题及答案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河北公务员申论预测题一

  【背景链接】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近年来网络上大多数的热点事件、网络红人,都有“网络炒家”的精心策划和推动。当前,“网络水军”、“网络推手”一旦在网上造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推控舆论。使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受到巨大冲击。进而引发传统媒体的跟进,最后对政府形成压力。

  【标准表述】

  [观点]

  互联网一直在快速发展之中,网络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政府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立法和治理措施,才能真正确保互联网的安全。

  ——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

  [原因]

  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持续、快速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引发的“网瘾”问题,非法网络游戏存在的传播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网络水军、打手的滋生等都成为人民群众热切关心、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阻碍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措施]

  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但是,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在道德教育、制度规范、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第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工作。

  网络文明既要自律,也离不开他律,两者相辅相成。加强网络监管,使网络发展走上规范化道路,是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要成立专门机构,实行网络文明责任管理。加强网络立法,推动网络文明制度建设。实施登记审批,加强网络入口管理。

  第二,加强教育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网络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网络伦理建设。一要建立网络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健康发展。二要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倡导文明上网。三要增强主流网站魅力,赢得网民主体。

  第三,加强网络执法,推进网络文明的监督与管理

  网络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柔性的教育引导,还应包括硬性的执法管理,对不文明、不规范的网络现象进行严格监管和惩罚。要加强网站管理,规范信息载体。规范网吧行为,加强重要场所监管。完善监督体系,实行全方位监管。

  第四,强化技术,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有效性。

  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归根结底是要遵从高科技发展规律,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网络规范,降低网络管理成本,增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有效性。为此,要借鉴国际惯例和成功经验,对网络信息发布实行贴标签管理;加大网络系统开发应用研究,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核心技术,健全网络安全体系,保护信息安全;加快软件开发,创新核心技术,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

  【一句话点评】

  网络是自由的,也是法治的,离开了法律监管,离开了安全,网络自由根本无从谈起,维护网络安全,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是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河北公务员申论预测题二

  【背景链接】

  2010年11月中旬正式推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此片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标准表述】

  [警句]

  公共外交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坦诚地自我介绍,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看法说清楚就好。

  ——前中国驻英国大使 傅莹

  [原因]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进程中,“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

  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国政府、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措施]

  当前,我们要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努力塑造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开放、和谐的形象。

  一是塑造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安全形象。

  国际关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看来,新兴大国的崛起总是意味着国际权力的转移和现有国际权力格局的调整。因此,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是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使之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

  二是塑造科学发展、共同发展的经济形象。

  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形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本原要素。

  三是塑造民主、法制、平等、负责任的政治形象。

  社会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身份,是国家形象的政治本原。

  四是塑造开放、繁荣、多样、包容的文化形象。

  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充分挖掘和吸取“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交利”、“包容兼蓄”等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

  五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公平合理的环境形象。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加以解决。

  【一句话点评】

  我们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我们的国际形象首先是自己国内形象的塑造,公平公正与和谐。

  2017河北公务员申论预测题三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8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调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调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水利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目前,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标准表述】

  [观点]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

  ——温家宝

  [战略地位]

  首先,水利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防洪保安历来是治国安邦之要。经济越发展,财富越丰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终绷紧防洪保安的弦。

  其次,水利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水是支撑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资源。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

  第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兴,五谷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关键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改变靠天吃饭局面,根本是兴修水利。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绝不能单靠风调雨顺,根本出路在于大兴水利强基础,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第四,水是生态安全的源头。水是生命之源,水秀才能山青。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的问题,有的是少雨缺水带来的,有的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有的是水质污染引发的。保护和改善生态,治水改水是重要措施之一。

  第五,水利是民生改善的紧迫要务。人民群众有水喝、喝上干净水,是维系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是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紧密的民生工程,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当务之急。

  [目标]

  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措施]

  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必须扎实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面临人多水少、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匀的基本水情,我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实现水资源管理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要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其次,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通过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节约使用和高效使用。

  要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灌溉工程良性运行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最后,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要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一句话点评】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系统。
看过“2017河北公务员申论预测题及答案”

8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