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乡镇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2017年安徽乡镇公务员面试题一
【预测题目】
每到大学生毕业季,经常组织一些聚会和纪念活动,动辄花费3000元、6000元,甚至上万元,媒体评价这是大学生的一种“任性”,你怎么看?
【解析】
在毕业季,抓住校园里最后的时光,留住开心的回忆,是毕业季里的每一个学子看重的事,有的聚聚会畅谈青春、有的选择旅行开阔视野,盘点起来,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学生,在经济还没独立的情况下,选择高消费特别是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花销,这样的消费显得有违毕业消费的初衷,更与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精神相违背,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没有必要过度解读,但是也应该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
毕业消费的逐渐上涨,分析起来,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方面,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有的可能认为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宽裕,能够承受得起这样的消费;有的认为毕业消费的钱来源于自己的奖学金、社会实践得来的收入等,用于“毕业季”的消费无可厚非,毕竟大学是人求学生涯中最美好的四年时光,在这里收获了友谊,很多同学可能自此一别很难再见面;另一方面,从学校的的角度来讲,这样高消费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有的同学认为不能在校园的毕业这一站落后,产生盲目攀比消费的心理;事实上,除了必要的消费需求外,如果超出了消费能力,不但会给家里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更与大学生良好形象的树立、优秀品格的涵养、过硬素质的锤炼背道而驰。
大学毕业,意味着人生路上赢得了知识的积淀,为多彩的青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觉得,为了抑制住这种风气,第一,学校在毕业季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可以在毕业季来临之时,在学校里张贴一些标语、拉一些横幅,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第二,我们的班干部、宿舍长可以多去组织一些有意义、消费合理的活动,比如订制统一的毕业衫,集体吃自助餐,在校园操场集体做游戏、谈心等等,让个人消费控制在500以内;第三,还是要靠我们学生自己,要有自律意识,除了参加毕业活动之外,还是应该把心思放在未来长远的规划上,不要顾此失彼。
2017年安徽乡镇公务员面试题二
据新华社报道,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于9月6日至9月15日开展“打非治违”交通违法集中整治第四阶段治理校车统一行动,继续加大对“黑校车”等违法车辆的查处力度,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题目预测】
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开展“打非治违”交通违法集中整治第四阶段整治校车统一行动,继续加大对“黑校车”等违法车辆的查处力度,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校车安全问题在近几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反映了大家对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各地校车安全确实也存在各种隐患。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加强对“黑校车”等违法车辆的查处力度,全面排查,保障学生安全,这一举措,无疑给迎来新学期的家长和学生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光靠这样一次专项整治活动还是不够的。
校车安全隐患的存在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本身安全意识不够,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随意租赁车辆充当校车,并没有对车辆本身及驾驶员进行考核,同时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也无视或者纵容车辆严重超载;二是校车驾驶员存在素质不高的情况,在车辆的运营过程中,对车辆的检修等工作并不及时,这样无疑加大了车辆运营过程的危险系数;三是家长及学生的维权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些家长为了节约经费,就算发现校车存在安全隐患,也并没有引起重视,学生更是没有相关的安全意识。
正是因为校车安全问题由多方面因素造成,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各方面联合,多措并举,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各地交管部门都应该要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力度,要不定期地对校车及校车驾驶员进行检查,保证校车本身的安全性。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一定要进行整改,对情节严重的要予以相应处罚;其次,学校方面也要主动承担责任,严格管理准入门槛。并且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宣传,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再次,家长也应该要提升维权意识,发现安全隐含,及时反映;最后,校车驾驶员也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运营的安全。
2017年安徽乡镇公务员面试题三
【热点题目】
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到来之际,各大媒体关于七夕的宣传扑天盖地,各大商家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掀起一轮又一轮销售热潮。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个节日当成了聚餐、购物节、狂欢节,而没有重视这个节日的真正内涵。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这种通过聚餐、购物、狂欢来过节的做法疏忽了传统节日的内涵,令人担忧。如此被现代商业所绑架的传统节日,也许多年之后,就不会再有人想起其真正的内涵,这需要我们重视并反思的。
其实,七夕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最早源自古代先民对星宿的崇拜,自从捏合出牛郎和织女,七夕节就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承载了厚实的天伦之致,成为中国节日系列里最具情感性的一个。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间故事的流传,七夕节有了更多人文色彩,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
然而现状,很少有人知晓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对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遗忘,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也曾发出过呼吁,但作用却微乎其微。相反,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的年轻人却热衷于过洋节,喜欢将国外的那一套搬过来,却唯独遗失了自己民族传统的东西。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我们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活动正不断消失,节日中大量非常美好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生活意境逐渐被淡忘,如清明节踏青,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
节日的存在,是为了传达独属于这一个日子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如果我们在过节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节日承载的精神主旨和文化传统,那么就失去了“过节”的本来意义,就丧失了“节日”的民族特性。另外,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如果被遗忘,那么这一代人的文化航标就会模糊,他们就会因为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而“贫血”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做些工作让“七夕”等传统节日回归本义。
第一,要着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学校往往比较重视实用类科目的教育,而忽略了与道德、情操、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密切相关的国学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亟需纠偏,让传统文化走进教科书、走进课堂。
第二,要在商家行为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拿七夕节来说,其内涵不仅仅包括男女爱情,它还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因此,在现代传承中,有关部门可引导商家设置与传统习俗相关的穿针比赛等小型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多做家务、回归家庭。只有类似的文化传承才利于现代人找回传统。
第三,要培养一批熟悉传统文化的人才队伍。要达到让全民熟悉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在国内普及国学的长期战略和周密计划,需要建立由政府和民间共同促进的专门机构,还需要建设起一支深谙国学、能够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文化语境、致力于传统文化在国内普及的人才队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普及过程。但只有全民族都开始关爱自己的文化,倡导以自己的文化为荣和自豪,我们的文化才能在世界发扬光大,我们的文明传统才会真正传承下去而不中断。
看过“2017年安徽乡镇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