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公选领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政治知识 >

四川公选考试政治知识习题带答案

时间: 焯杰2 政治知识

  四川公选考试政治知识习题(一)

  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3. “知行兼举”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 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 “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川公选考试政治知识习题答案

  1.【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杰出历史人物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常识。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在意识、观念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的是能动反映论的观点。这种反映论认为,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一种“反射”现象,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映,而是一种主体的、普遍的、高级的、社会性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也不是盲目直观的摹写,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简言之,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题答案为C选项。

  3.【答案】C。解析:“知行兼举”就是知行合一,意思是应该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C项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永不停息;强调的是人应该奋发图强,和“知”、“行”没有关系,本题正确答案为C。

  A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B项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也是陆游的诗,出自《剑南诗稿·示子遹》,意思是:如果你真的要学写诗,应该在诗歌以外、书本以外的地方多下功夫。要在生活中多汲取经验才能写出好诗,强调的仍是知行合一。D项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既要多读书,也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增加见闻,把实践与书中的知识相结合。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但事物的属性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①观点错误。事物是否有价值具有客观性,与人的需要和事物本身的属性、功能密切相关,而非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②否定了事物价值的客观性;子罕拒玉,是因为他认为不贪是宝物,玉对子罕来说并不是宝物,反映了③。正因为子罕有着以不贪为宝的价值观,所以才有拒玉的行为,④正确。故本题选D。

  5.【答案】C。解析: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这时的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胜利,这时中日矛盾又变成了次要矛盾。故C正确。A说法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B中的“质变”说法错误。D说法本身错误。故本题选C。

  四川公选考试政治知识习题(二)

  1.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全部科学的汇集

  B.哲学是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

  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 《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

  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

  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  )。

  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

  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

  4. 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5.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鸟巢”在建筑外形上相呼应,其设计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理念。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设想

  四川公选考试政治知识习题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2.【答案】B。解析:事物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因此选B。

  3.【答案】B。解析: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个矛盾的每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一刀切”是指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处理问题。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从而采用不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常识。D项“望梅止渴”意思是想到前面有梅林,就反射性地分泌唾液,“望梅”是意识,“唾液”是物质,反映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不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此,答案选择D项。

  5.【答案】C。解析:“水立方”和“鸟巢”是北京奥运场馆,是新时代的产物,设计风格既新颖时尚,又与“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理念相呼应,它们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风格,又融入了创新的元素,既传统又时尚,表明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本题正确答案为C。

四川公选考试政治知识习题带答案相关

77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