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政治备考 >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附答案

时间: 焯杰2 政治备考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用有毒的卤水制成的豆腐是无毒的,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也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③④符合题目要求。①中观点认为事物特性和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观点错误;②中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决定事物的特性,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带有客观性,但也是在一定的意识的指导下的产物,①③观点正确,②观点错误;美妙的音乐是在正确意识指导下琴与手指发生作用的结果,④观点表述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卷)下图漫画“运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运土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系观点的认识能力。漫画中的人物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只顾当前忽视长远,没有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A项观点正确;B、C两项观点在材料中未体现;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项观点错误。

答案:A

4.(2014·重庆卷)

右图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的理解能力。漫画中让肉食动物吃水果,讽刺了一些人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握事物具体的条件,故选A项。B、C、D三项与漫画旨意不符。

答案:A

5.(2014·安徽卷)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④表述不准确,舍去。喜旱莲子草引入我国影响了本土植物种类,又导致鱼类减少和水体污染,再导致蚊虫大量滋生,这一过程体现了①②。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臆造的,排除③。

答案:A

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观点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有必然的联系,也有偶然的联系,③观点错误。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C项应选。

答案:C

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实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在穿越液态氢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行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理解联系的知识。格拉塞发明“气泡室”正是由于他具有创新意识,发现了啤酒气泡与“气泡室”之间的联系,②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产生需要充分利用主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尊重客观条件,从而建立起新的联系,材料也说明了这点,④符合题意;间接联系、直接联系都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哪个更重要的问题,①错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是承认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③说法错误;应选D项。

答案:D

8.(2013·江苏卷)“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幸福指数”作为事物的整体,单一元素的突进或者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对幸福感的影响,说明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故应选①;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故应选③;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不是,故不选②;事物的变化包括两种不同的方向,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故④中的“变化”表述片面。

答案:B

9.(2015·北京卷)“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材料: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解除;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以互联网的运用为背景,考查哲学原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回答是否赞同该观点,然后从哲学角度回答理由。如果赞同该观点,则理由应包括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应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也可以从部分影响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若不赞同该观点,则需说明应重视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而不过多地沉迷于虚拟世界的联系。

答案: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集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等角度,亦可)

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言之成理即可)

10.(2014·江苏卷)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图1 泰山石刻    图2 故宫文物上的“到此一游”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

解析:一审: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待分析事件为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切入角度为原因。

二抓:材料主要强调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三思:解答该题首先要明确设问限定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其次分析出每一个中国公民是部分,国家是整体,最后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这要求我们要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1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新常态”从发展的观点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质变状态,①正确;“新常态”从矛盾的观点看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②观点正确;③中的“已经解决”、④中的“已经形成”提法均错误。故A项应选。

答案:A

12.(2015·天津卷)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从哲学角度考查对“新常态”的理解能力。“新”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常”体现的是相对静止,①正确;“新常态”意味着事物发展新质态的出现,②正确。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观点错误;④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排除。

答案:A

13.(2014·山东卷)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知识,旨在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从60分进步到80分侧重于量的积累,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实现100分的“完美”。故选B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4.(2014·四川卷)2013年6月18日,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旨在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本义是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东西虽轻,积攒多了也能把车轴压断,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项“堤溃蚁穴,气泄针芒”正是体现了这一道理。A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项比喻做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姑息;D项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与量变质变无关。

答案:B

15.(2014·四川卷)观察下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和发展的前进性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中的人固步自封、畏首畏尾,否认发展的前进性;“越担心犯错误,越可能犯错误”在这种错误意识指导下,固步自封,畏首畏尾,否认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故②③表述正确,选C项。①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C

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