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政治备考 >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术语讲解

时间: 焯杰2 政治备考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立足点。

  4、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6、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 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团结信教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术语:根源、来源

  1、银行吸收存款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存款;一个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

  2、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3、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4、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根据)。

  5、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根源于社会存在。

  6、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7、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8、知识创新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

  9、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0、实践中认识的来源。

  11、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12、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13、政治根源于经济。

  14、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15、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

  16、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间磨擦或冲突的根源。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术语:动力

  1、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术语:依据

  1、从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立论依据。

  2、当前,我国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3、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

  4、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是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

  5、国际商品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唯一依据。

  高考政治常考政治术语:首先、首要、首位

  1、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2、人类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4、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5、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

  6、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7、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9、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10、集体主义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11、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应该是居于首位的。

  12、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1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4、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15、保持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16、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

  17、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1954年中国和印度、中国和缅甸政府先后共同倡导的。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考政治常考政治术语讲解,欢迎大家学习!

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