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一)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 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

  行 色

  [宋]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 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 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 ① 幂幂:浓密状。②山公:指晋朝的山简。他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

  ③行色:指旅客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④ 陂水:芍陂的水。⑤陌:田间小路。

  8、范诗颔联的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6分)

  答:

  9、范诗写野色,司马写行色,虽对象不同,但这两首诗都体现了梅尧臣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解析

  8.“点”“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1分)“点”这里是冲的意思,似轻纱又像薄幕、即将慢慢合拢的暝色,被鸟儿忽然翻飞而上的羽翼点破,极富动感。“开”这里有剖开之意,夕阳像一把把金色的剑劈开帘幕,此时白色与金色互相映衬,色泽明丽,极富感染力。(2分)“点”和“开”两个动词赋予了野色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旷达、乐观的情怀。(2分)(回答“破”和“开”字,若分析合理,可给4分。)

  9.这两首诗都把虚无的、难以名状的境界描绘得活灵活现。范诗写野色,选定春季作为背景,然后从春天不可捉摸的氛围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景象来作暗点陪衬,让读者感觉到野色的存在,体会到野色的美好。(3分)司马诗写行色,没有细致地描摹客旅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而是通过比喻和对比从侧面着笔,写渡口来往的人表情比芍陂的水还冷,比秋天的景象还凄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行人旅途奔波的辛苦、孤寂和不知归宿何处的茫然。(3分)。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二)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①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②,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②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8.词的上阕主在写景,旨在营造出一种凄寒的氛围,试分析词人是从哪些角度表现这种凄寒之感的?(5分)

  9.词的下阕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解析

  8.【参考答案】词人分别从视觉方面、感觉方面、听觉方面,多感官结合渲染出凄寒之感。(1分)首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借灯火昏暗,从视觉渲染凄清萧索之感。(1分)“乍凉秋气满屏帏”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从感觉上点出秋夜的寒冷。(1分) “梧桐”一句,小窗外,雨打梧桐,一点一滴,如落在人的心上,从听觉写出诗人心中之寒。(1分)诗人写出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象,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1分)

  9.【参考答案】词的下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1分)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一句回忆往日美好的时光;如今却独居西楼,唯闻风声萧萧,雨声滴滴,渲染如今秋夜的寂寥,词人将昔今的乐与哀进行鲜明对比。(1分)词的下阕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调宝瑟”一句为回忆的内容,“如今风雨西楼夜”一句为实景描写。(1分)下阕运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佳人不再,歌声难闻的寂寥与对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2分)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相关

8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