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带答案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开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其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目: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 ②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③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④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句末表判断语气;②句中停顿,不译;③连词,表修饰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

  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

  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泛泛乎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解析 A项,前“则”表转折,但是;后“则”表假设,那么。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D.王好战,请以战喻

  解析 D项,介词,用;A项,语气助词,表范围,可不译;B项,动词,认为;C项,顺承连词,而。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

  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C.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解析 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C、D三项都为助词,的。

  答案 A

  高考文言文虚词练习原文2: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甚少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目: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解析 B项,都是连词,表修饰。A项,副词,难道/连词,表选择。C项,语气助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之”。D项,介词,到/介词,对。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夸言若是也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 C项与例句皆为疑问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A项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B项为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D项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作《师说》以贻之

  D.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 D项与例句皆为动词,可译为“认为”。A项,介词,可译为“用”。B项,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为”“由于”。C项,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来”“用来”等。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解析 C项与例句皆为介词,可译为“在”“到”等。A项,介词,可译为“对”“对于”。B项,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D项,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

  答案 C

6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