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而
时间:
未知2
语文备考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