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模拟试题及答案

时间: 思晴2 历史备考

2017高考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模拟试题一、选择题

1.(2014·河北保定高三检测)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表(部分)(  )

时间 建交国家 1949年10月3日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年10月4日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6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7日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表格反映出新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不结盟 D.睦邻友好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其建交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B项。

2.(2013·江苏扬州调研)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  ) A.不结盟运动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答案]C

[解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找到了亚洲国家共同利益所在,故选C项。

3.(2014·广东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

[答案]A

[解析]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突出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政策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A项正确。

4.(2013·宜宾文综)(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记载:“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上海公报”发表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

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准备了条件

④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由题中时间(1972年)可以排除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故选A项。

5.(2014·临沂)1961年美国在安理会制造“一中一台”的图谋失败后,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属于‘重要问题事项’”的提案,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当时有人分析,这一提案反而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依据是(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日益衰落

B.美国被迫放弃分裂中国图谋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

D.发展中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阻挠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设置了种种的条件,但是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进入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的支持力量也在不断地增强。

6.(2014·临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美国都是十分警惕的防范着共产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威胁,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的不同,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故选C。

7.(2014·杭州)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内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调整的出发点

B.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是基本依据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进了国际合作

D.开展广泛结盟运动是调整的具体表现

[答案]D

[解析]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体现为不结盟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

8.(2013·银川一中考试)下图摘自某老师的课件,其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三)意义

1.美国孤立政策破产,中国外交取得重大胜利

2.发挥更大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3.增强第三世界力量

A.万隆会议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合理解读的能力。由图片中的“美国孤立政策破产”“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等可知,符合这些特点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答案为B项。

9.(201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和“冷静观察”等,可知当时国际背景是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A、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并非国际背景,所以选B项。

10.(2013·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华侨中学)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79年以来”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外交政策,故排除含②的A、C两项,而③的表述又符合1979年后的外交政策。故选B项。

2017高考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模拟试题二、非选择题

11.(2015·安徽铜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  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

——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答案](1)原因:国内舆论的压力;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

影响:对中国: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有利于发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对英国: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试图挑拨中苏关系,分裂社会主义阵营。

(2)态度:对中国革命采取支持态度。

原因: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中共取得革命胜利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

(3)不相同。

说明:苏联承认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只是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明证。

(4)政策:表明我国奉行了对外关系中的不结盟政策。

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等。

[解析](1)问,材料一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应该包括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和国内舆论的压力,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而当时对中国的影响是指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而对当时英国的影响则是指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2)问,材料中的“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所以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只能是支持态度。而主要原因则包括美苏“冷战”开始,蒋介石采取亲美政策和中共取得革命胜利反而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回答此题一定要从美苏冷战的大背景、大格局来考虑。

(3)问,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当然是不相同的。苏联承认新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所以,立即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还都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中国也对苏联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两个国家还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英国承认新中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承认,只是法理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就是直接的证明。

(4)问,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不结盟政策。随着改

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一个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大国,不能再实行结盟政策了。所以,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历史启示是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从国际背景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

12.(2015·曲沃)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主席提出,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在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前提下,同意法国提出中法先建交而后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说:“这是基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加强,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建交产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拉法兰,在一次聚会上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实际上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可谓时下中法关系的一个隐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并加以说明。

[答案](1)背景: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意义: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发展独立外交的重要表现;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局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2)材料二认为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的。(言之成理即可。建议从两国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国家利益等方面考虑)

[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中可总结出答案;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中法建交产生的历史意义。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评述题目,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的;其次要主要从两国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国家利益等方面考虑,来分析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的因素。


猜你感兴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题附答案

2.2017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3.2017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4.2017高考历史文综模拟试题

9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