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2017高考历史文综模拟试题

时间: 思晴2 历史备考

  2017高考历史文综模拟试题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14.暂无

  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一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7.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

  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21.“戴维营协议”是阿、以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以土地换和平”的成功范例。下列各项中,属于“戴维营协议”的重要文件是( )

  A.巴以临时和平协议

  B.埃叙共同防御协定

  C.《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

  D.《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和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23.音乐电视起源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就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依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较大的传播工具

  38.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26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唯湖以委……官赋私负成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所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 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栗。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马克思在这里是用来“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总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

  39.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____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含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7高考历史文综模拟试题二

  12.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人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为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一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楚用China称称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①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5、清未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甲图 是清初男子剃发蓄须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弱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7、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发明之演进

  18.《纽约时报》某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设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的看到, “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 ②④

  20. 《英汉词典》在解释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_____。如果按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顺序应当是

  A.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22.纳赛尔被誉为“中东雄狮”。如果要给他写传记,下列史实中不能作为其生平事迹的是

  A.签署“戴维营协议”

  B.领导建立埃及共和国

  C.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D.推动不结盟运动诞生

  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北约

  D.1967年欧共体

  (图片略)

  38.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五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9分)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

  39.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迫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科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结合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分)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8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全国大纲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卷及答案

2.2017年高考文综“政治”大题答题模版

3.2017年高考文综选择题和大题答题技巧

4.2017高考政治试题模拟

5.2017年高三高考文综政治摸底考试试卷

6.2017高三政治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