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抑商”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盐铁专卖”的政策 D.“精耕细作”的特点
2.《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人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反映唐代手工业者
A.地位优越 B.职业世袭 c:遭受歧视 D.地位低下
3.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
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4.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
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商品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5.《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道:“(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
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
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6.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
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
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7.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
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备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8.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
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9.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
看,主要反映的是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10.据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某学生的日记记载:1934年春,她经人介绍前往一平民学校教课,
为其办理手续者系一男子,这使她“心中鹿鹿不已”,因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见陌生男子”。
但她又想到,前来授课是“为国家幸福计,己身前途计,不得不尔。余侪处事光明磊落,何分性
别,何惧他人窃议哉?”这则日记反映出当时
A.女子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 B.女性仍然深受传统的束缚
C.知识女性普遍追求自由平等 D.成都地区涌现了一代新女性 .
11. 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
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
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实行公私合营
12. 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
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消费水平低 D.人民公社体制
13.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
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14. 2015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一中东欧国家领导
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这应该是为中国高铁做的性
价比最高的一次“代言”了:一趟高铁,中国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乘坐!中国高
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瞩目。下列对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②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企业竞争力、生命力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
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从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贸易据点开始到鸦片战争前,将近三百年,“西方势力席卷
南亚和东南亚,却始终未能越过中国的南大门一步”。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B.中国海禁闭关政策成效显著
C.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D.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尚不具备征服全世界的能力
16.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
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17.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
A.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 B.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
c.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D.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
18. 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关于。它,,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D.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9.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
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
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
充分说明了
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20.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
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A.手工工场 B.机器工厂 C.股份公司 D.垄断组织
21. 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
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
22.“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
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
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2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
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4.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
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
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25.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座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
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
抗”。为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26.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
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这种情况下建成的。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
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 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
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 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
27.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
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8.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
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世界经济霸主的更替
C.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29.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
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
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联合国 C.北约 D.欧洲联盟
30. 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
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业内分析,继九种原、
材料案之后,我国稀土等产品出口限制再度被裁违规,这意味着我国多年来的出口配额制
度或面临终结。这主要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弊大于利
C.发达国家是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者 D.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职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3分.32题9分.33题9分.34题9分,共40分)
31,丝绸之路把孤立、分散的各国、各民族联系起来,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39年,伟大的汉武帝派官员张骞去寻找、联络数十年前为匈奴所破的大月
氏。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
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
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
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
“丝绸之路”来回运送。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进其变化的主要
因素。(4分)
材料三 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
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
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
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3)据材料三指出,阿里•玛扎海里从什么角度研究丝绸之路的衰落?(2分)
材料四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主席高屋建瓴的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
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
家积极响应。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时代背景。(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工
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
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失误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
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
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变化?(3分)
33.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
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
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一一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新特点。(3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
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
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4分)
材料三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2分)
34.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达几
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
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
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
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
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一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不同o(2分)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
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
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
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
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3)材料三中的“关税大战”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
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3分)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A C A A D C C B A B C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C D C B A C B C C B D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3分,32题9,33题9分,34题9分,共40分)31. (1)条件: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3分)
(2)变化:从以路上为主到陆海并举;中外交往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2分)
因素:政治上的统一;开明的对外政策;农耕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的发展)。(2分)
(3)从全球化角度研究。(2分)(说明:若只答出工业文明冲击得1分。)
(4)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日益加强。(答对1点即可得2分)
中国: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WTO;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分)
(说明:本小题答案中必须从世界与中国两个方面中各取任意一点才可得满分,仅答一方面只得2分。)
32. (1)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4分)
(2)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2分)
(3)变化:由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效益和质量;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全面平衡发展;由粗放型工业到集约型工业;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答对3点即可,3分)
33. (1)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出现瓦肆等专门的娱乐场所。(答出其中3点即可。3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关;受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4分)
(3)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2分)
34. (1)工业革命前,国家干预(重商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2分)
(2)贸易格局由英国主导(世界工厂)到欧美多中心;世界贸易迅速发展。(4分)
(3)事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1分)
主要表现: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关贸总协定。(2分)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