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练习带答案
①“大跃进”只有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风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大跃进”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还涉及工业及其他领域,故①与史实不符。②③④表述正确。因此选B项。
答案:B
2.(2013·山东卷)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从材料中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及“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等信息可知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当时都是合理且必要的。
答案:D
3.(2012·海南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解析: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以东北和西部为主,因此这些地区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作为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比重中下降,所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
答案:C
4.(2012·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解析:由“消灭一个敌人”可知这是战争时期,由“鞍山钢铁厂”及生产的产品“副油箱”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战争时期,因此选择C。
答案:C
5.(2012·新课标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解析:从题干主旨看出这份文件对当时中国的判断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A项说法错,当时中美关系并未急剧变化。B项的意思与题干中的这句话“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是矛盾的,故B项错。C项说法和题干对中苏关系的判断是矛盾的,而当时中苏关系是在走向恶化,排除C项,故应选D项。
答案:D
6.(2012·天津卷)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
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7.(2011·课标全国卷)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解析:这一规定只是针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作出的调整,并未改变农村土地公有的性质,排除B项;只是减小而没有消除“左”的错误的影响,跟城市粮食供应量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D两项;其直接作用是推动农业经济的恢复,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答案:A
8.(2011·福建卷)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 )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是一种包括公有制经济和众多非公有制经济甚至资本主义经济的混合经济形态,题干材料符合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旧民主主义经济没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排除A项;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没有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半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
答案:B
9.(2011·北京卷)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
解析:材料反映信息是全民、集体、公私合营所占比例上升,私营、个体手工业比例下降,这与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有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
答案:B
10.(2011·大纲全国卷)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解析:图片信息表明,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先降后升,这主要是由于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炼钢铁,由此工业产值开始下降。之后在1962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由此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二者都体现了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B、C两项观点片面,均是由A项造成的。D项属于外部因素,而且当时中苏关系处于恶化状态,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C、D三项,故A项正确。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