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此时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能体现“新的方向”;D项是B项在当时的具体体现。

  答案:B

  2.(2012·课标全国卷)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采用,俄国只能采用暴力手段,这一手段是“山穷水尽”时的选择,即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故C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等信息,排除B项;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相左。

  答案:C

  3.(2013·课标Ⅰ卷)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

  答案:B

  4.(2013·广东卷)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正确思想,故排除B、D两项。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故排除C项。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左”倾错误,故选A项。

  答案:A

  5.(2012·大纲全国卷)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无线电通讯的作用,分析其对战争的影响即可解答。破译了国民党军队无线电通讯密码后,可以掌握国民党军队的布防、调动等,这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故选B项。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军队处于绝对军事优势地位,可排除A项;仅凭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并不能使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加强,排除C项;当时红军的战略方针并没有转变,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

  6.(2011·课标全国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

  解析:五四运动时,国人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民族意识普遍增强,即民族觉醒程度高;民族觉醒的程度不同又导致群众的参与度不同。公车上书只是少数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参与其中,五四运动中学生、工人、商人都积极参与,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A

  7.(2011·广东卷)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6月 647 766 8 144 38 150 4 120 1 153 284 1 342 270 000 1927年6月 700 000 8 144 4 517 140 2 502 600 382 617 284 360 245 500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27年6月以前农民运动发展的状况,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都是1927年8月以后的历史,因此,从时间上看,A、B两项错误,C、D两项都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发展,但是,D项从属于C项,因此,C项最佳。

  答案:C

  8.(2012·福建卷)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解析:从“打倒偶像”和“启蒙”这两个关键词中,可以判断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仍然是思想领域中的解放运动。据此,选项A、B、C的表述显然与题意有别,只有D项符合作者的观点。

  答案:D

  9.(2011·上海卷)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些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作的认识。材料的核心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有关历史,①③属于历史阐释,②④分别是对时间和会议作出的评价。

  答案:B10.(2012·广东卷)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面,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并结合所学知识,把握时间信息与历史阶段特征。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项正确。

  答案:D

  11.(2012·重庆卷)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下图中的(  )

  解析: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进军顺利。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A地是上海,B地是南京,C地是武汉,D地是南昌。

  答案:C

  12.(2012·山东卷)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斗争对象的不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建立,A错误;B、C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参与范围与形式,不是影响。

  答案:D

6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