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2016年高考历史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解析:C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A项错误;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造纸,比用缣帛更便宜,对原料的选择降低了造纸的成本,D项错误;此材料属于二手材料,实物材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B项错误。

  2.(2013玉溪摸底)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解析: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据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等信息,并结合题干中“15世纪”判断,C项为正确答案。

  3.(2014湖北联考)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  )

  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

  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

  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

  D.有利于“东学西渐”

  解析:B 从材料信息看,雍正认为,西洋教属于“不经”之教,但洋人通晓历法,因而任用,故A项不正确。任用洋人参编历法并不能说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其他先进科技,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西学东渐”,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

  4.(2013平顶山月考)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或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材料指出儒家“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说明儒家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5.(2013佛山检测)文字是一定时期社会的产物。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

  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别

  C.“羊”字说明了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

  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

  解析:C 材料中“羣”(群)字意为君主处于百姓之上。君权神授是说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上天,代表上天统治人间,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B项二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D项显然在时间上与材料不符,“羣”字很早已经产生。

  6.《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字的认识。从材料信息可看出,材料对题中文字的解释是“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而“册”作为象形文字,明显与竹木简有关,故此题答案为C。

  7.(2014汕头模拟)下图说明(  )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解析:D 题干材料说明中国传统绘画中融入了外来宗教故事,说明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A项材料无体现,B项中“冲突”、C项中“世俗化”说法均错误。

  8.(2013广东联考)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解析:C 材料中“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表现……的情感”与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特征相符。故选C。

  9.(2014莆田质检)《墨子·公孟》中说:“儒者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诵《诗三百》”。《楚辞·离骚》《九章》中《涉江》等篇的末节都有“乱曰”,“乱”既是内容的总结,也是标识音乐的末章。这说明先秦文学具有(  )

  A.综合性 B.创始性

  C.随意性 D.写实性

  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诗三百》(即《诗经》)可歌、可舞、可弦、可诵。《楚辞·离骚》等篇都有标识音乐的末章,表明先秦文学具有综合性。

  10.(2013哈师大附中摸底)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

  A.风俗画 B.心学

  C.宋词 D.明清小说

  解析: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心学的理论性、思辨性较强,属于士大夫哲学,故不属于“庶民文化”,答案为B。

  11.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C项错误。A、B、D三项都是关于京剧的正确说法。

  12.(2013凉州一模)“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题干中诗句是对中国戏剧形象生动的描述,体现了戏剧场景的虚拟化。

  二、非选择题

  13.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个激荡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北宋兴起的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缺)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作,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的影响。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

  (4)结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四的观点。

  解析:第(1)问考查宋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展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据教材解答即可。第(2)问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看出在理学的影响下书法更强调精神气度,第二段则表明绘画更注重意境。第(3)问据材料三中“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无非这理”分析“新”的含义。李贽鞭挞新儒学的社会原因可结合教材中明代晚期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4)问据教材中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成就,说明材料观点即可。

  答案:(1)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或新航路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

  (2)影响: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3)“新”的表现: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社会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

  (4)科技:战争频繁,促进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海外贸易、航海发展促使指南针用于航海;“重文轻武”使得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盛行,催生了活字印刷术)。

  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得儒学发展为理学。

  文艺: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使宋词(书法、民俗画)等市民文化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兴起)。(回答某一方面即可)

  14.(2013安溪、德化联考)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通过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业及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戏曲的发展,而市民阶层壮大,其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也是戏曲文化获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京剧的形成;第二小问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戏曲具有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父诫其子”“兄勉其弟”等则反映了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从设问即可看出史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紧扣此点回答即可。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拓宽。

6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