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化学备考 >

气体摩尔体积化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 焯杰2 化学备考
  如何做好气体摩尔体积这课的化学教案,是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关心的问题,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气体摩尔体积化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供你参考。

  气体摩尔体积化学教案

  一、理念
  1.教学理念——以学定教。
  我们学校属于太原市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 “以学生为本”,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尽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课堂上,尽量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2.学科理念——宏微符三结合。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及变化的观察,然后用微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宏观的现象及变化,并能用符号来描述,在头脑“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应用在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中,一方面要继续使学生加深对“宏观——n——微观”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化学符号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运。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桥头”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学生会觉得理解困难。教材的电解水实验教形象地给出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孩子们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学生的不足: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很有限;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已经学过的两个公式还不能灵活应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②通过制作模型和动画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③当堂达标检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体会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问题导学引导小组内讨论。
  2.手段:实验、模型、动画、多媒体等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板书引入】
【以旧带新问题一】大家根据摩尔质量的知识从理论上试着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ppt上给出
摩尔质量的相关知识。
【问题二】评价学生回答,并从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引出新问题。
【师】引导学生对课前计算结果和课上的实验的观察。
【ppt展示】计算和实验的结论。同温同压时,l mol的
气体——体积大,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
固、液体——体积小,不同物质体积各不相同。
对于气体,同温同压时: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
【问题三】为什么会有以上这样的结果?宏观表象的微观解释是什么?
依据公式“温故”,再一次明确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同时考虑另外一个宏观物理量——体积。如何建立Vn
之间的关系呢?
想要“知新一”: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依据老师提示展开思考和讨论。
小组代表说出讨论结果,并互相改正、补充。
想要“知新二”:l mol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①观察课前对l mol物质体积的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②通过课前对电解一定量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比,结合课堂上对实验的观察,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代表说出讨论结果,并互相改正、补充。
想要知新三:为什么在同温同压时,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体积却大致不同?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已有知识学习,让学生在心理上降低本节课的难度。
通过两种宏观手段得出结论,带领学生解决他们在本节课最关注的问题。
【板书讲解】依据学生总结板书,并做适当讲解。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①粒子数目(相同)
②紧密排列时取决于粒子大小(固体和液体)
③离子间距离很大时取决于粒子间距(气体)并及时强调,气体分子间距离取决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所以才会出
现,分子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
O℃,101kPa(标准状况),l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即此时,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
【师】提示学生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并将模型中的小球换成大小不一的,进行展示。
【师】指导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依据课前各组做的模型和老师展示的动画,小组内总结,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决定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倾听,理解。
形成结论,并依据老师提示考虑,“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吗?
依据模型理解。
依据本节所学进行达标检测。
利用两种手段进人微观理解,突出微观量变的积累引起宏观的质变。
通过模型中大小不一的小球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Vm相同的本
质原因。
以学定教的重要手段就是当堂训练。
  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①粒子数目(相同)
  ②粒子大小(紧密排列时,即固、液体)
  ③粒子间距(间距很大时,即气体)取决于温度和压强
  0℃,101 k Pa(标准状况),l mol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即此时,气体摩尔体积Vm=22.4L。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气体摩尔体积是中学化学中比较难的一个知识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必考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要完成结论的得到,微观原因的分析,定义的学习及应用,任务重,每年授课老师都很头疼的一节课,今天在多年经验基础上不断改进,我本人人为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总结如下:
  1、充分预习
  由于,我们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往年课本上的"科学探究"关于1mol物质的体积都不会计算或懒于计算,微观分析也是一知半解,致使课堂时间非常紧,往往讲不完或刚刚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就下课。今年我前一天就明确要求必须预习且必须阅读课文至少3遍,填写预习报告,是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初步印象,课堂的学习和问题才会有针对性。
  2、明确学习目的
  课堂上,我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一遍,画出重点词句,反复理解。后再要求学生合上课本能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了解本节要学习的对象为气体,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有规律。并提问为什么只研究气体。使课文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目的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得到充分的理解。
  3、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在讲到固体和液体的摩尔体积的无规律时候,除了课本的科学探究计算,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以外,在13页配有的插图也可以作为实例,而且使用图片更增强了感性认识。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得到了充分理解。所以本节课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学习其实我只是一两句话就结束了。而且,22.4L/mol只是一个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值,以及非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可以为22.4L/mol,学生的接受都非常快,这一点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本节课还做了相应的练习,使新学知识点得到巩固,我认为,非常成功。

气体摩尔体积化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

84979